一般来说,律师由于职业的原因,不太容易被骗,也很少被骗子盯上。但是,近两年来,一大波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子大军死死地盯上了律师,正“兵分八路”涌向律师圈。这波骗子大军人数众多、“进军神速”,快速而隐蔽地在律师周围布下“天罗地网”,花式骗法让不少律师惨遭被骗(据目前的反馈来看,年轻律师被骗居多)。
这波丧心病狂的骗子大军到底是怎么行骗的?为何能让懂法的律师们纷纷上当受骗?为何不少律师被骗后还被蒙在鼓里?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步,“广撒网行动”。骗子大军会全网检索律师相关的微信群二维码,比如律协官方举办的培训学习活动、各大高校校友群、各大律所组织的直播活动、一些律师民间团体举办的活动等等,找到这些二维码后,骗子大军便派出“先锋部队”扫码入群(通常这些微信群设置的都是200人之前可随意扫码入群)。入群后,骗子们会潜伏群内一段时间,待群人数稳定下来,“先锋部队”的“攻坚队”开始出动,展开“闪电战”,其余人马按兵不动,潜伏群内,等待第二波机会。据笔者观察,笔者所在的律师交流群、各类校友群、律师学习群、律协培训群甚至律师跑步群等等,都出现了大量骗子的身影。
第二步,“闪电战”。骗子的“先锋部队”入群后,在看到群内人数稳定在200人左右时,“攻坚队”快速发起“闪电战”,直接甩出各种群链接将尚未反应过来的律师一顿“轰炸”。这时甩出的群链接通常以各种业余技能群为主,有想学技能的律师稍不注意,就进了骗局。通常这种明目张胆的“闪电战”很快会被律师们镇压,但各种群链接已经留在了那里,不少想着学技能的律师也已入瓮。
第三步,“请律入瓮”。发起“闪电战”的骗子大军“攻坚队”被迅速清理出群后,“先锋部队”的其他骗子们养精蓄锐,在群里“潜伏”了下来。通过长时间的观摩、学习和掌握律师们的特点后,“潜伏者”们开始行动了。“潜伏者”开始加群内律师的私人微信号,以冒充校友、律师同行、法律从业者等身份(通常用美女头像、朋友圈也全是美女的日常生活),请律师们入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瓮”。“潜伏者”开始私对私的向律师们发群链接,此时群链接由技能群变成了资源群(长时间的潜伏,骗子们已经知道律师最想要什么),由于骗子们冒充了身份,加之诱人的资源群,律师们纷纷“入瓮”,并通过与律师交换来的群开始新一轮的骗局。
第四步,“瓮中捉律”。在律师们通过第二步、第三步进“瓮”后,已经伪装好的骗子大军开始“润物细无声”的行骗。据律师们反馈,骗子主要通过两种骗术“瓮中捉律”,一种是水滴筹,一种是卖茶叶。其中水滴筹的骗术是骗子大军另一支队伍早已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假材料(也可能是真材料),制作好水滴筹链接和文字表述扔在群里。此时,一些同情心泛滥的律师们便就此中招。
第五步,“曲终踢人”。当有些律师们感觉不对劲,开始在群里质疑是骗局的时候,骗子们直接来一个“曲终踢人”,拿钱潇洒走人。
第六步,“春风吹又生”。“曲终踢人”但骗子大军并不会散,通过第一步的 “广撒网行动”和第三步“请律入瓮”的群互换,骗子大军几个步骤形成完美的诈骗闭环,并在每一个律师群里潜伏下“骗子士兵”,等待下一次的狩猎律师行动,而下一次的狩猎律师行动一定会比上一次的行动更加让律师措手不及、无可奈何。
可以说,这是一场针对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有预谋、有纪律、有组织的持久型的骗局,由于该骗术隐蔽性极强、已经形成了完美诈骗闭环、每一位被骗律师的金额不大、骗子大军不断地进化等等,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针对骗子大军的强硬措施,很可能这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骗局!